7月18日,院线电影《你行你上》全国上映。我是看得点映场次。该片已经连续两天全国大面积点映。我见已经有影迷用隐喻的方式分析这部影片。这些分析,可以当乐子,但不能当对于电影的真正解读。对于《你行你上》的分析,还是应该基于电影本身的故事内容。我觉得,只基于姜文电影《你行你上》的故事内容本身来讲,它是用艺术的疯癫来讲疯癫的艺术,属于典型的姜文式喜剧片。
艺术的疯癫,则是姜文导演讲故事的方式。疯癫的艺术,则是《你行你上》这部作品所讲的故事内容本身。换言之,这就是方式和内容之间的统一关系。如果我们只看内容的话,这部《你行你上》讲的是一个家庭,如何培养出一名全世界知名的钢琴家的故事。但是,只看内容,就容易忽略掉“姜文风格”本身,不同的讲故事的风格,会出现不同的故事味道。姜文的味道,便是疯癫当中,呈现别样的喜剧。
姜文“艺术的疯癫”呈现出来的状态又可以分出多条脉络线索出来。比如说,在角色对白当中,总是充满着“姜文式”的幽默与智慧。在姜文近乎全部的电影作品当中,角色们都是“不说人话”的,而是说“姜文式”的话语。这些话语,反倒是充满着幽默,充满着对于世界别样的思考方式。在这部《你行你上》当中,这种幽默对白,可谓是通篇都是。影迷们会获得难能可贵的笑料包袱。
展开剩余71%我个人看这部影片的时候,最觉得好笑的一处便是,父子俩吵架,小男主去小学老师家了。辛芷蕾饰演的小学老师家突然停电了,围绕着停电,学生和老师之间展开对话,学生装小白——我是不是瞎了,老师还信以为真。这个喜剧包袱的设计,就是反逻辑之后的合理逻辑的。当父亲出现,讽刺儿子,不要装小白的时候,这个包袱正式抖响了。原来,是学生故意逗老师呢。而且,这个包袱需要预设一个前提,就是我们总是以为的,天才需要在生活方面是小白。姜文式的幽默,善于开全民一个玩笑。
这种善于把全民放在玩笑的架子上烤的方式,便是姜文“艺术的疯癫”的一种重要呈现方式。这些方式,又最容易缔造原创的、独属于姜文的喜剧包袱。可以说,在《你行你上》这部电影当中,这样的喜剧包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。所以我说,这部电影可以视为是这个暑期档目前最好的喜剧片。当乐子看,是货真价实的。
关于姜文“艺术的疯癫”的多条脉络问题,是需要结合姜文以往的多部电影,来一起讨论的。本文并未专业的电影学术论文,因此,大略聊一聊这个,作罢。我们回到电影文本内容上来,《你行你上》讲的故事内容,其实是“疯癫的艺术”到底应该是怎样的,是如何养成的等等。
《你行你上》当中,让我拍案叫绝的一个桥段是,小男主去日本参加两年一度的国际大赛了,上来一位高人,指导他说,你把自己的这种情绪憋住了,不要参加排练,要把这个最高昂的情绪用到最后的决赛上去。继而,小男主真的没有参加排练,而且好几天没有弹琴。这种对于弹钢琴的欲望、对于要谈曲目的情感表达欲望,都被憋住了,越憋越澎湃。最终,在总决赛的舞台上,大放异彩。这其实就是疯癫的艺术。
对于一种艺术形式,你不到这种疯癫的状态上,是无法体验这种“憋住了”的感觉的。对于我们从艺的人而言,一种艺术形式,就好比是高山流水,这本身是挡不住的,就是要必然流淌的。而我们暂时挡一下,其实是憋那种澎湃感。憋住了,就出现了一种状态——我有太多的情感,需要通过我所从事的艺术来表达的,而我这几天,没有表达,所以,太多的情绪堆积了,艺术表达被迫切需要。
这其实就是一种疯癫。影片当中,到了美国的音乐学院当中,“上帝的小便池”的部分,也是钢琴学子们的一种疯癫。或者说,这群学子们,包括二钢的甄子丹饰演角色,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古希腊哲学上讲的酒神文化特质。全员进入这种特质当中,全员疯癫,就出现了艺术的顶级效果。
而像“上帝的小便池”这些桥段,不用姜文“艺术的疯癫”这种形式去表达,就无法实现“疯癫的艺术”本身的还原。只有疯子,才能讲疯子的故事。姜文恰好是电影艺术当中的疯子,他用独属于自己的讲故事的疯癫方式,恰好吻合了钢琴艺术的疯癫本身。所以,这部电影不仅是喜剧的,更是有着浪漫主义特质的。
基于此,我认为,姜文的这部《你行你上》能看,好看,耐看。(文/马庆云)
发布于:河北省蚂蚁配资-炒股怎么加杠杆-股票资配公司-股票交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